自动化抢了工人的饭碗?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9-03
  • 点击:

在日常的与人交流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尖锐又现实的问题:
“你们搞自动化,造这些桁架机械手、直线模组和机器人第七轴,不就是为了替掉工人,抢他们的饭碗吗?”

这个问题背后,是深深的担忧和误解。今天,我们想坦诚地聊一聊:自动化的目的,真的如此吗?

一、 看似“替代”,实为“进化”

不可否认,在最直接的观察层面上,一台高效的桁架机械手确实可以替代数个工人完成上下料、搬运、精准定位等重复性劳动。一个原本需要十人忙碌的产线,在引入自动化系统后,可能只需两三人操作维护。

从这一个“点”上看,似乎是“机器抢了人的饭碗”。

但如果我们将视角拉高,从整个制造业的“面”上来审视,就会发现真相远非如此简单。自动化的核心目的,不是“替代人”,而是 “替代落后、低效、高危的生产方式”。
 

我们客户的反馈最能说明问题:他们引入我们的桁架机械手和第七轴,首要目标往往不是为了减员,而是为了:

  1. 应对“无人可招”的困境:年轻人还愿意日复一日地从事枯燥、重复的体力劳动吗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自动化解决了企业“用工荒”的生存难题。

  2. 追求“人所不能”的极致:超高重复定位精度、24小时不间断作业、搬运数百公斤的重物、在高温粉尘环境下稳定工作……这些是人力难以企及的。自动化实现的是一种质的飞跃。

  3. 提升整体竞争力:只有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、更稳定的质量,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。活下去,才能保住更多人的工作岗位。
     

    二、 自动化“消灭”岗位,更“创造”岗位

  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蒸汽机没有让马车夫全部失业,而是创造了铁路工人;计算机没有让会计行业消失,而是催生了庞大的IT产业。自动化技术也是如此,它是一个岗位结构的“转换器”。

    当枯燥的重复劳动被机器接管,新的、更具价值的岗位便应运而生:

     

    • 对工人而言:路径从“操作员”变成了“设备维护员”、“技术工程师”、“系统监控员”。工作内容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,工作环境更安全,职业价值和薪酬也水涨船高。这不是“失业”,而是“升级”。

    • 对产业而言:它催生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。我们所在的行业,本身就创造了从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到系统集成、安装调试、售后维护的大量技术岗位。没有自动化设备,何来这些机会?
       

      解放人,是为了更好地成就人

      自动化的终极愿景,是将人类从重复、繁琐、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去从事那些机器无法胜任的工作:

      • 工艺的优化与创新

      • 生产流程的管理与调度

      • 产品的设计与研发

      • 设备的维护与升级

      • 提供更人性化的客户服务

       

      这些工作需要人类的创造力、判断力和情感,是更高价值的体现。自动化不是终点,而是让人类发挥更大价值的起点。
       

      我们是赋能者,而非替代者

      作为桁架机械手、直线模组和机器人第七轴的专业制造商,东莞瑞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知肩上的责任。我们提供的,不仅仅是高效的自动化硬件,更是一把开启未来制造大门的钥匙。

      我们的使命,是帮助企业“减人、增效、提质、保安全”,实现产业升级。我们坚信,科技的魅力不在于替代人类,而在于为人赋能,与人协同,共同迈向一个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有创造力的工业新时代。

      自动化,抢不走工人的未来,它只是在为我们共同的美好未来,搬走脚下的绊脚石。

       

在线咨询

立即询价
在线客服

电话咨询

18098201770

扫码咨询

扫码联系客服
在线咨询
欢迎来到本站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
在线咨询